2012年11月23日 星期五

Storm Thorgerson



"好想為自己喜歡的樂團設計專輯封面。"
一定不只我有過這種想法吧,我覺得喜歡聽音樂又喜歡塗鴉的人應該或多或少都有閃過這種衝動。




我想有聽搖滾樂的人應該多少都聽過 Pink Floyd 的名字吧,這支以超現實藝術形象搭配他們實驗的音樂風格的樂團,也許他是你最愛的團,也許他對你來說只是一個時代的符號。
但是我想Dark Side of the Moon 的三稜鏡,Wish You Were Here 封面上燒起來的男人,即使沒聽過,也可能會有曾經好像在哪看過的印象。
而設計 Pink Floyd 無數經典專輯封面的人,就是Storm Thorgerson。





Storm Thorgerson 除了和 Pink Floyd 合作 CD 封面大受好評後,合作的對象還有:Biffy Clyro、The Mars Volta、Muse 等,風格多是看了一眼就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超現實幻象。





不過Storm Thorgerson 否認為自己是「超現實主義者」,他的回答是:「不認為」。原來他的設計雖然看起來都非常超現實,虛無、荒謬,但竟然都是「真」的製造出來的。他們特別塑造雕像、製造真的事件,但就是不經過電腦修改,至少 95% 都是真的。
Storm Thorgerson 說他對「夢」或幻象並不特別感興趣,也許有些古怪、矛盾,但大致上來說他認為他的設計是真實而又一點扭曲,不那麼直接而有些曖昧。優雅、有趣,幽默而相對的。

"... I like the real, but with a twist, but not much of a twist. I don't like anything too blatant really, I like humor a lot. We like to make funny pictures if we can. I think that our work is sometimes elegant, sometimes funny, sometimes contrary, juxtaposed. I would hope that it's optimistic because that's how I feel."






Storm Thorgerson在創作時並沒有想要去改變音樂的本質,而是單純的吸收音樂,然後再用視覺表現出來。

"...I heard a bit in the studio. I don’t have much to say about music. Usually I like it, and I just absorb it. I don’t have much to say, and they ain’t let me say anything anyway. They say “For God’s sake, Storm, do not harm our song. Do not murder our tune.” So I never say anything, really, about the music. I just let it go over,  really, I suppose. It’s my job to reinterpret it, really. So it doesn’t really matter what I think, it matters what comes out the other end...." 


Storm Thorgerson 他非常喜歡他的工作,他認為他很幸運,可以從事與音樂相關的設計。至今他設計了至少 300 張唱片封面,究竟有多少張他自己也不清楚了,與不同國家、年代、類型的樂團合作過,仍繼續不輟的從事封面設計。原本念電影藝術的他,也相信電影和戲劇影響到了他的創作風格。面對現在數位化的音樂,Storm Thorgerson 則認為也許 CD 封面設計已經慢慢落沒,但音樂和視覺藝術的結合仍是個自然的趨勢,不用擔心。




參考網站
http://www.biosmonthly.com/contactd.php?id=1515
http://www.rollingstone.com/music/news/storm-thorgerson-how-i-designed-the-cover-of-dark-side-of-the-moon-20110928



-E-



2012年10月19日 星期五

Noel Gallagher's High Flying Birds Live@Taipei



Noel單飛後終於是出了專輯
而且
還真的來台灣了

有象音樂向來沒有好場地
一代Britpop靈魂人物也只好在世貿3開唱了

其實同名專輯我沒有非常熟
沒辦法像Oasis聽到前奏就認出是哪首歌

但當然  還是很好聽

陳德政寫說
若說Beady Eye是Oasis少掉Noel的全方位技能,Noel Gallagher's High Flying Birds有點像抹去稜角的Oasis溫潤面再減去Liam的歌聲。

好像真的是這樣

演唱會觀眾看來也不少和我一樣
大家都喜歡Noel(廢話)
都想聽他的歌
可是....

總還是想聽他唱Oasis 哈哈


專輯中的開場曲
Everybody's on a run


令人驚訝的是中間那段弦樂間奏
比起從前
Noel 現在的歌更加民謠
破音吉他少了
鼓也變得有點乖



新專輯中我最喜歡的一首
If I Had A Gun




以前從沒出現過的舞曲節拍
異常的好聽
AKA... What A Life!




就像剛說的
期待已久的Oasis
前奏刷出來的時候
有種說不出來的感覺

Little by Little





Whatever 應該全場都會唱吧


Whatever you do

Whatever you say
Yeah I know it’s alright




最後 當然

Don't look back in anger大合唱

So...Sally can wait




他們兩兄弟還都去了FUJI ROCK
害我以為要宣布重組之類的


不過想必是不會太久的



-Ho

2012年9月21日 星期五

[ 建築師 ] 工藝品的溫度與機械的靈魂 _Thomas Heatherwick


Thomas Heatherwick
1970.2.17 出生於英國倫敦
主持 Heatherwick Studio





相信大家都還記得 2012 倫敦奧運 以一種不同以往的方式點燃聖火: 當代表204個參賽國的銅質花瓣被火炬手們點燃,慢慢地內聚,如花苞一般向內聚縮,形成一個"團結的聖火台"

她是個聖火台,卻也是每個國家的精神代表















Thomas Heatherwick說: " 我的設計和北京奧運會有完全不同的想法,自從1928年阿姆斯特丹第一次開始設立奧運火炬台以來,如今的趨勢是奧運火炬台變得越來越大,有的簡直可以用巨大來形容,但那是別人的趨勢,和我無關。我希望自己的設計是一個具有 '純粹精神’ 的東西"

這次的倫敦奧運開場典禮開了許多有趣而特殊的先例,以一種低調卻深刻的觀點,來描寫英國文化在世界的潮流中所扮演的角色

而 Thomas Heatherwick 以聖火台所表達出來的想法,被認為是一種對現今英國社會中,多元文化併行的詮釋與世界觀點的理想狀態

而對地球村這種概念的表達,就不得不提起2010年上海世博的英國館 Seed Cathedral: 種子聖殿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你不能不尊敬他們Thomas Heatherwick和他的設計團隊的設計態度。

他們敢作敢嘗試,即使在各國競相爭豔時,他們卻寧願將建築量體蜷縮在基地的一角,盡可能地將多餘的空間開放出來,給予參觀的遊客更多的中性空間;在建築物內也依樣以一種謙虛,一種溫柔的態度,拿掉雜訊,排除干擾,聖殿中沒有投影影像,沒有表演,只有純粹的寂靜

他們所做的,並不簡單,很多都是必須經過長時間研究與大量的測試,結合新的工法與新的科技,才有可能將不可能的美麗想像傳換成現實

Thomas Heatherwick 對於建築的細膩想法,讓他的作品呈現出一種工藝品的精緻與溫度,對於當代的城市景觀與建築思想發起一次又一次的衝擊。

以下是Thomas Heatherwick 在2011年於 TED 上的演講,內容提起了他近年來的作品,值得一看,是一場很有趣而且幽默的演講





 addition

The Rolling Bridge / Thomas Heatherwick Studio














information source : Heatherwick Studio website

S.H.